现代档案库房安全建设的依据与困境分析
发表时间:2022-02-24     阅读次数:     字体:【

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会不会以后越来越成为“常态”?档案库房的科学选址和安全建设无论如何不能再被遗忘或忽视!

档案安全一直以来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档案库房安全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档案安全事故多发地点常为档案库房,无论是水灾、火灾等自然因素还是偷盗、损坏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档案安全事故,都与库房建设关联紧密,因而加强档案库房安全建设,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档案库房之于档案,如同“家”与“个人”,如何为档案建好一个足够安全与坚实的“家”,需要从档案库房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中寻找答案和依据。


档案库房建设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库房选址不科学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大,档案库房选址如不能因地制宜,远离自然灾害多发地段,无疑会增加档案库房安全隐患。若选址在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地势相对较低、排水不通畅的地区,则容易遭受水灾;如离海岸线较近,则容易遭受台风、海啸侵害;如离山体较近,则容易遭受泥石流等灾害;如离油库、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较近,则容易遭受火灾。

(二)库房设计不合理

受经济条件限制、档案安全意识不足鞥因素的影响,全国各地库房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档案库房不能严格按照既有标准来进行设计,特别是一些由旧办公用房改造而成的档案库房,更是存在设计缺陷,有火灾、水灾等安全隐患。例如档案库房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不能保证在停电状态下,以建筑物自身性能保持库房温、湿度的稳定;库房内与库房外楼地面一样高,明水易流入库房内;库房内未设置泄水孔和泄水管道,排水系统不畅通,容易引发水灾;档案库房未设立防火分区,一旦发生火灾不能阻止火势蔓延扩大;改造的档案库房未将原办公用房墙体、天花板的易燃物装修拆除,一旦失火,极易被引燃;档案库房紧邻电梯等公共通道,不利于档案安全和保密。

(三)库房设施不完善

库房设施主要包括档案装具和基础设施。当前市场上的档案装具品种越来越多,质量却参差不齐。档案装具除了防火选择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制成之外,如果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特殊性能的档案装具,会带来更大的损失。例如处于地震带的档案馆,档案库房如不使用抗挤压、抗撞击性能强的档案装具,当遇到大地震时,倒塌的建筑物产生巨大的挤压力量,使档案柜变形、损坏,导致档案受损。此外有些档案库房没有防火、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未配置灭火器,或者灭火器过期;库房内的火灾报警和灭火系统设计不合理、不配套,导致误报,从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档案库房安全建设的相关规定与解析

我国关于档案安全的规章制度在数量上较为丰富,然而涉及档案库房安全建设的相关法规、标准、制度、规范等数量有限。小编在此处通过选取重点的几部文件进行提炼分析,以期为档案库房安全建设的实际工作提供明晰直接的参考依据。
(一)相关规定

新《档案法》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二条 档案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可以对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的下列情况进行检查:

(二)档案库房、设施、设备配置使用情况;

第四十四条 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发现本单位存在档案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消除档案安全隐患。发生档案损毁、信息泄露等情形的,应当及时向档案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五条 档案主管部门发现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存在档案安全隐患的,应当责令限期整改,消除档案安全隐患。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县级以上档案主管部门、有关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八)明知存在档案安全隐患而不采取补救措施,造成档案损毁、灭失,或者存在档案安全隐患被责令限期整改而逾期未整改的。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4.2 档案库

4.2.1 档案库可包括纸质档案库、音像档案库、光盘库、缩微拷贝片库、母片库、特藏库、实物档案库、图书资料库、其他特殊载体档案库等,并应根据档案馆的等级、规模和实际需要选择设置或合并设置。

4.2.2 档案库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除更衣室外,档案库区内不应设置其他用房,且其他用房之间的交通也不得穿越档案库区。

4.2.3 档案库区的平面布局应简洁紧凑。

4.2.4 档案库区或档案库入口处应设缓冲间,其面积不应小于6m2;当设专用封闭外廊时,可不再设缓冲间。

4.2.5 档案库区内比库区外楼地面应高出15mm,并应设置密闭排水口。

4.2.6 每个档案库应设两个独立的出入口,且不宜采用串通或套间布置方式。

4.2.7 档案库净高不应低于2.60m。

4.2.8 档案库内档案装具布置应成行垂直于有窗的墙面。档案装具间的通道应与外墙采光窗相对应,当无窗时,应与管道通风孔开口方向相对应。

《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三、制定《指标体系》的原则

(一)安全第一。本《指标体系》围绕着确保档案安全保密这条主线,运用安全底线思维和风险控制方法,以档案馆安全相关的标准规范为准绳,全面、系统地梳理档案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档案部门可以以本《指标体系》为依据,对档案馆安全进行评估,提高安全风险识别能力,防控档案安全风险,确保档案安全。

(二)预防为主。通过《指标体系》,为档案部门提供体系化的安全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帮助档案部门主动分析档案安全风险隐患,并针对风险隐患的可能危害,主动采取预防措施,规避风险或将风险的危害降至最低。

(三)突出重点。档案馆安全风险因素众多,防控措施多样。本《指标体系》对档案馆中普遍存在的、多发性的风险隐患进行了评估。对非常规的风险隐患,各档案馆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指标,以更加准确、有效地识别和控制安全风险。

《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

6.2.5 场地安全(12分)

6.2.5.1 合理选择档案馆的建设场地。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a) 档案馆馆址周边1500m内没有严重空气污染企业,得2分;

b) 馆址周边50m内没有甲、乙、丙类液体储蓄罐区,液化石油气储蓄区,可燃、助燃气体储蓄区,可燃材料堆场、输气(油)管道,得2分。

评价总分值:4分。

6.2.5.2 档案馆各功能分区布局合理,无互相交叉,馆内三流即人员流、物流/档案流、信息流设计合理

有序,相互隔离且内外流无交叉。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a) 档案库房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得1分;

b) 锅炉房、变配电室、车库、食堂操作间等用房未与档案库毗邻,得1分;

c) 除更衣室外,档案库区内无其他用房,且其他用房之间交通未穿越档案库区,得1分;

d) 各类用房之间传送档案不通过露天通道,得1分。

评价总分值:4分。

6.2.5.3 合理设计档案馆室内外、档案库内外高差。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a) 档案馆室内外地面高差不小于0.5m,得2分;

b) 档案库区内比库区外楼地面高出15mm,得2分。

(二)要点解析

档案库房安全建设依据分析一览表

由上表分析可知,涉及档案库房安全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标准等分别围绕库房的选址、布局、设施等方面提出设计要求、安全要求与责任划分。从档案库房建设之初的安全设计到建设之时的规范依据,再到建设之后的验收审核、安全责任,每一步均可从相应的法规制度中找到依据与参考细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各单位档案馆室库房建设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与国家、省、市级档案馆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室相比,一些中小型单位的档案室由于经费紧缺,重视程度不足,库房设计不合理,设施设备相对落后等原因导致档案保管保护工作的难度加大,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档案的安全及有效利用,这也是档案室工作人员长期面对的工作难题。再者年复一年的枯燥的库房管理工作,以及长时间的“相安无事”,也难免会使部分库房保管人员“司空见惯”产生倦怠情绪,从而慢慢减弱和淡化档案保护意识,同时也难以引起单位领导的足够关注与重视,这些都会为档案安全潜伏下各类隐患。因而通过梳理档案库房安全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以期为基层档案工作人员提供明晰直接有效的依据参考。同时,也呼吁有关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加大标准规范与时俱进的升级力度和步伐,使得档案库房安全建设等有据可依、加强档案库房及设置的合规化建设与科学化配置。

档案作为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原始记录,对于记载和传承人类文明具备至为关键的作用。档案是人们生活工作的查考凭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档案库房作为档案的“家庭根据地”,牢固树立档案安全意识、强化安全建设,意义匪浅。在实际工作中,档案库房安全是档案实体安全与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前提,因为库房及配套设施是保存档案的基地,是保管档案最基本的物质环境,其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档案实体与档案信息的安全。因而探究并高度重视库房安全有利于从各方面消除安全隐患,从根本上保障档案的安全。

“档案安全无小事”,数以千万计的基层单位的档案室是我们国家和社会档案的存储基础,也是国家和社会档案资源的重要来源。而如何做好档案库房安全建设,需要从我国现有的各类法规标准中提取依据,从而为流传千古、承载文明的档案建筑一个安全长效的“家”。


 
上一篇:什么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下一篇:档案馆(室)建设标准之“特藏档案库基本要求”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