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智慧化数字化管理应用
发表时间:2022-01-12     阅读次数:     字体:【

人事档案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新时代背景下的人事档案吧!




随着信息科技发展,人事档案资料已经成为企业人才选拔的宝贵信息资源,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乃至人才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起着重要的资源整合与调配作用,只有合理配备高质量人才,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才能让企业发展壮大。可以说,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转变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工具实行人事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能够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资源,保障人事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人事档案管理走向规范化、数字化。

数字信息化管理查阅的灵活性

人事档案一般按内容细分为十大类,第一类是履历类材料;第二类是自传和思想类材料;第三类是考核鉴定类材料;第四类是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学术评鉴和教育培训类材料;第五类是审查、审计、审核和申诉以及廉洁情况类材料;第六类是党、团类材料;第七类是表彰奖励类材料;第八类是违规违纪违法处理处分类材料;第九类是工资、任免、出国和会议代表类材料;第十类是健康检查工伤事故、治丧档案报送审核、公务员申诉等其他材料。

人事档案实现数字信息化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事档案的十大类信息进行扫描、加工,分类存储到计算机数据库指定位置,需要时通过系统软件实现一键查询和打印,同时可以在网络上实时共享调用,体现出人事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的灵活性、方便性,提高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数字信息化管理的持久保护性

人事档案纸质资料是记载个人成长历史最原始的信息,具备法律性、原始证据性等特点,特别是在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选拔任用、职称评审、工资晋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凭证作用,显而易见,保护好人事档案纸质载体是何等的重要。实施人事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使用计算机强大的检索功能查阅电子档案,能够解决原始纸质档案资料因频繁接触而造成的破损等问题,达到持久保存和保护人事档案资料的目的,同时也省去了逐卷逐页查找档案资料的时间,减少了纸质档案资料翻阅次数,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数字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人事档案资料具有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机密性等特性,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具有这些特性的档案资料才能为单位或部门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伪造、涂改档案资料的现象近年来屡屡被曝光,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这些现象反映了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实施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设置查阅档案的审批权限范围,系统日志查询自动记录每一次查阅档案资料操作过程,个人档案信息内容的更改和操作的具体日期在系统日志上留有详细记录,从源头上杜绝了档案资料在整理、归档、收集、转出等环节中出现人为的伪造、涂改档案现象,确保了人事档案资料的安全。

数字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2017年7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对人事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提出新的要求和技术规范,对人员、目录建库、纸质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数据存储、数据验收、数据交换共享、数据备份、数据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环节的相关标准作出明确的规范,对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数字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原始图像数据、优化图像数据等术语给出了标准的定义和解释,规定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信息管理的信息数据必须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




实现人事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顺应新时期信息化技术发展状况,采用数字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便捷性,降低人事档案管理的人力财力成本,有利于人才资源潜力的开发,为干部提拔任用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提高人事档案的管理利用效率。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它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进步的步伐。


 
上一篇:《“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全文及解读
下一篇:实用贴!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