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安全作为档案工作的底线,其本质上是政治安全,关乎国家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面临着很大的信息安全问题,存在较大的信息泄露风险,给新形势下的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档案安全管理
1 定义:
是指立档单位、档案馆对馆(室)藏档案实体和信息内容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侵害,并使其处于安全状态的管理工作。
2 目的:
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杜绝各类危害档案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档案资料安全和最大限度的延长档案寿命。
3 原则:
档案安全管理工作遵循严格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确保安全的原则。
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一、树立档案风险管理意识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通过档案安全警示教育、档案安全知识学习、档案工作应急演练等方式,推进档案安全学习教育常态化;档案部门要对安全风险较高的寄存托管、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等领域实施动态化监管;建立健全覆盖档案工作全生命周期的档案安全责任、风险治理、应急保障工作机制,提高档案实体安全和档案信息安全防控能力,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毁、不泄密。
二、建立健全档案安全法规与标准
首先要从国家层面出发,实现对全国档案安全工作的整体统筹和规划。其次需要从法律层面出发,构建更加完善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策略,为相关工作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此外,还需要构建更加科学的档案安全体系标准规范,形成一套标准规范体系,为档案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目标的达成提供合理的发展路径。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是开展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的主体,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和档案安全管理的效果。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首先,国家层面应加强档案专业教育,扩大档案专业在高校的覆盖面。其次,各级档案馆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人员培训方案,持续促进档案管理人员各项业务能力的提升,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专业素质高的档案人才队伍。
四、建立完善档案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遵循档案优先,以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做好资金保障工作,提供灭火、去湿、消毒、除虫等必要的档案安全保护设备和耗材,建立、健全与公安、消防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等措施,以有效预防、及时处理和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提高应对各种险情的应急救援能力,快速达到有效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