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推动国际计量单位“米制”的确立
发表时间:2022-05-20     阅读次数:     字体:【

世界计量日

你知道吗?今天5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计量日”,国际计量局(BIPM)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发布了2022年世界计量日主题“Metrology in the Digital Era”,旨在让人们认识到数字技术对当今社会的改变趋势。为配合“世界计量日”活动开展,市场监管总局将“世界计量日”中文主题正式确定为“数字时代的计量”。世界计量日是1875年5月20日签署《米制公约》的周年纪念日。《米制公约》为建立全球协调一致的测量体系奠定了基础,为科学发现与创新、工业制造、国际贸易,乃至生活质量提升和全球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什么是计量?

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是用以实现测量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一切科研和管理活动。准确的计量是人们可以安心交易的保障;是各类生产生活科研活动得以有序开展的重要依据;是推动社会正义、分配公平的重要前提。然而,一直到1875年,国际上才成立了首个政府间国际计量组织,签署《米制公约》——用以保证测量单位全球统一的永久性的国际框架,实质上推动了全球化科学计量的进展。

计量的本质就是测量,但它不是普通的测量,它作为一种科学,要实现三个根本目的,而这也恰恰是计量的本质特征:

1. 保证测量单位的统一;

2. 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和相互之间的可比性;

3. 实现测量数据的全球互认。

这三大要求致使形成统一可靠的计量单位如登天梯之难。然而,现存于巴黎档案局的两份特别的档案,推动了历史齿轮缓缓滚动……

档案里的计量量里的档案

据巴黎档案馆所藏档案及国际计量局档案记载,米制单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法国1789-1793年经历着一场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革命,不断提出建立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政策法令。1789年8月初,制宪议会在通过“八月法令”的同时颁布了另一些法令,要求统一度量衡和币制等。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掌握政权之后,开始国内改革,实行一系列加强统治的经济措施。采用十进制计量单位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受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影响,科学迅速发展,超过英国处在了世界前列。科学家得到特殊爱护,巴黎汇集一批著名科学家,创立米制单位,这是法国大革命的第一个科学成果。

17、18世纪的法国和欧洲使用着各种不同的计量单位,日常经济生活与科学实验都越来越受到不同计量单位的扰乱。1742年6月,巴黎科学院成立了以拉普拉斯和拉瓦锡为首的专门小组,研究制定新的计量单位系统。7月14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1月2日,革命政府推选拉普拉斯等15位院士组成一个“技术咨询局”,作为政府的技术政策咨询机构。次年,委员会提议以赤道到北极的子午线的千万分之一为长度基本单位。考虑到能在全世界通用,单位名称没有采用法语,而用古希腊语metre(米),意为测量。由于这一组度量衡单位都以米为基础,因此得名“米制”。

1791年3月25日,法国国民议会决定采纳了只基于一个长度基本单位“米”的计量制度。1795年4月7日,国民议会颁布了米制。此尺取代原定的临时标准尺。1799年6月22日把铂米尺和铂千克砝码一起存放在巴黎档案局,分别称为档案局米尺(Metre des Archives)、档案局千克(Kilogramme des Archives)。被法国元老会和五百人会议承认,并于12月10日国民议会公布了确定这两个原器的值的法律。

1837年7月4日法令终于确定法国从1840年1月1日起法定实行米制,19世纪初米制逐渐向欧洲国家推行开来。1869年法国政府邀请许多国家到巴黎召开“国际米制委员会”会议(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the Meter),1872年,有30个国家的代表继续开会,再次肯定上次会议关于参考“档案局原器”制造米和千克新原器并向各与会国提供复制品的决议。1875年3月1日,法国政府召开“米制外交会议”。5月20日,17个国家的全权代表签署了《米制公约》,决定设立局(当时叫万国权度局,该局1877年成立并开始工作)。自此,米制在全世界广泛地传布、被普遍接受。

稍有留心的朋友肯定发现了,在推动米制公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有两个东西是重中之重——“米”和“千克”,准确地讲,是“档案局米尺”与“档案局千克”。为什么本来在全国推广都有困难的米制,在进入档案馆后却成为统一全球计量单位的关键呢?这是因为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以及档案管理模式对于真实性、可靠性、可用性的高度重视恰好满足了计量对于“量值的准确、可靠和相互之间的可比性”以及全球互认的要求。全球公认巴黎档案馆计量“原器”的合法地位,并向每个合作国发放受到认可的原器复制件,不仅作实际使用,同时存入各国档案馆作为凭证,以免某一国家私自篡改或非法使用,从而保障全球测量体系的公正客观性。

时至今日,档案的这种特性仍然为计量所重视。数字时代的测量,面临着许多新场景,而离线的测量或许会面临与两百年前相似的问题——如何确定交易双方计量的可信性?这么多年过去了,原器是否在物理性质上发生了变化?更甚者,倘若我们真的进入了元宇宙时代,脱离实体,如何去创造一个同样可信任的数字原型?或许,结合了区块链等技术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同样是一把解密的钥匙。


 
上一篇:从技术可行性的视角看电子档案的“四性”
下一篇:如何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