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是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形成的,具有产生的突发性、内容的专业性、来源的分散性等特点。专题档案收集工作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牵涉部门多,实际操作难度往往大于常规文件材料的收集。重大疫情发生后,档案部门要高度重视,将疫情防控专题档案的收集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去抓,组织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精准精细划定好文件材料收集范围。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刚一开始,我们就将档案工作人员编入综合协调组,着手开展疫情防控期间产生的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与保管工作,并详细划定应纳入防控专题文件材料的收集范围,主要包括:(一)各级疾控机构负责同志的批示、讲话、安排部署;(二)各级疾控机构的会议决议、工作安排及重要请示、决定、通知;(三)各级疾控机构编写出版的防治方案、技术手册、科研技术攻关成果材料;(四)各级疾控机构开展的疫情研判、为政府提供的参谋性意见;(五)各级疾控机构制定的物资管理办法及资金、物资的分配和使用情况;(六)各级疾控机构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材料;(七)各级疾控机构形成的各类数字统计汇集表(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疫情监测分析报告、人员派出督导、物资需求表等);同时,我们要求档案人员充分了解本单位疫情防控应急指挥工作组的权责划分、业务职能、成员构成、工作开展等基本情况,主动熟悉各个防控工作组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情况,按照文件材料收集范围的指导文件认真细致开展工作。2020年2月,国家档案局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档案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将档案工作纳入防控工作的总体部署,做到疫情防控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我们以此为遵循,迅速作出响应,及时分类做好过程文件材料的全面收集工作。一是在本单位内部下发《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文件材料收集与保管工作的通知》《档案文献资料收集统计表》,要求各业务处所负责对本处所文件材料和实物进行分类统计,按照文件归档范围报送。二是做好临时性文件材料的现场收集。疾控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工作量大、时间紧,客观上造成了有些重要的临时性文件材料散存在业务部门或者个人手中的情况。档案人员要分类、及时掌握文件形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征集一线专家的文件材料。疫情防控期间,大量的业务专家被派往省内各地市指导工作。他们在抗疫一线掌握的流行病学调查、密接者追踪、应急监测的数据及调查报告等材料,不仅对疫情分析研判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而且对总结经验、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针对这部分文件材料,我们实行“随报随收”的原则,尽力保证疫情防控档案齐全、完整。在疾控系统内部,各业务处所由于人员紧张、经费有限,往往并不设专职文件管理机构,负责文件材料收集和立卷的人员大都由业务人员兼任。受制于时间精力和专业力量,疫情防控文件材料收集归档质效难免参差不齐,进而影响后期档案的整理和利用。为了解决重要文件材料应收尽收与文件材料收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之间的矛盾,我们切实加强文件材料收集工作的监督指导。一方面,建立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收集制度,包括清晰明确的归档范围、档案收集责任人制度、详细的档案收集统计表、档案移交报送手续等要素,既保证科学严谨,使疫情防控文件材料做到应收尽收,又力求简单方便、通俗易懂,保证非档案专业人员能够“按图索骥”、照单全收。另一方面,加强对业务部门归档文件材料质量的检查,每周定时定点派出办公室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深入各业务部门,巡回指导检查文件材料收集工作。此外,加强文件材料收集工作的宣传动员,打消机关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顾虑,保证文件材料收集归档活动顺利进行。从这次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收集工作实践来看,获得领导的重视与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且必要,这不仅直接影响专题档案收集政策在各单位的贯彻力度,影响档案收集工作获得人、财、物的保障力度,进而影响最终的收集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处所相关人员能有效把握疫情防控文件材料收集的最佳时机,避免重要文件遗失或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