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保护工作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 .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系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市(州)县区各级档案馆档案保护管理体系不健全,部分档案馆甚至无法履行档案保护职能,大多数档案馆档案保护人员都是兼职,且人员缺乏基本档案保护知识,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只在少数档案馆档案库房管理制度中提及,系统性、专业性不足,规章制度还需完善。
(2)设施配备不足,措施执行不到位,市(州)县(区)档案馆中只有个别档案馆库房配置温湿度控制设备,大多数档案馆库房内未放置防虫防霉药物,放置了防虫防霉药物的档案馆存在虫霉不分、药物过期、药效不明等问题,有的档案馆未对馆藏档案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档案消毒方面,只有个别对接收档案开展了先消毒后入库工作,消毒措施以在库房内放置臭氧消毒 机、电子消毒柜、硫化氢熏蒸消毒(后发现毒性太大停止使用)和图书档案消毒柜4种方式为主,市(州)县(区)档案馆均未对馆藏档案进行定期消毒。
(3)纸张档案严重酸化,保存状况差,在实地调查中,随机从市(州)县(区)档案馆累计抽查质点档案700多卷, 从抽查情况看,档案实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残缺、虫蛀,得变,脆化等问题。同时,在对抽查档案进行酸碱度测试后发现有670多卷档案纸张偏酸性,纸质五点档案酸化现象非常严重。
(4)档案微生物污染状况严重, 从市(州)县(区)档案馆中选取了 12个市(州)县(区)档案馆,并对 其馆藏重点纸质档案上的霉菌进行了采 集、培养和分离,在9个市(州)县(区)档案馆的纸质档案上发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霉菌,其中,桔青霉和产黄青霉 存在比较普遍,此外还发现了赭曲霉、 构巢曲霉、黑曲霉以及对人体致癌的黄 曲霉。霉菌分泌的有机酸也是档案纸张酸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2.原因分析
(1)档案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稀缺
调查发现,60%市(州)档案馆设置 有档案保护岗位,但没有专职从事档案 保护的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情况较普 遍;40%县(区)一级档案馆没有设置档 案保护岗位,也没有从事档案保护工作的 人员。同时,业务培训重理论,轻实际操 作。调查发现,市(州)一级档案馆每年 都有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但培训多以理 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60%县(区)一级档案馆培训机会很少, 尤其是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机会更少,这也 是造成县(区)一级档案馆档案保护工作 滞后的重要因素。
(2)保护措施不到位
调查发现,从民国时期到2000年以后 的各阶段档案都出现了霉变、脆化、酸化、 老化、破损、虫蛀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很 多档案库房没有配备基本的温湿度调控 和专业除湿设备(湖南的空气湿度常年超过档案保管湿度范围)。从实地抽查情况来看,不管是重点档案还是一般档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霉变现象,霉变率达到了60%以上。二是工作人员缺乏档案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据了解,工作人员缺乏档案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据了解,工作人员的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意识欠缺,设备空置现象较普 遍;有21个市(州)县(区)档案馆未对进馆档案进行消毒,有4个市(州)县(区)档案馆消毒方式错误,造成进馆档案“带病人库”。三是市(州)县(区)档案馆日常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大多数档案馆不清楚各自馆藏档案的保存状况,没有依照行业标准定期对馆藏档案进行抽样检查,由于不懂档案修复等专业知识,面对档案实体出现的各种问题无从下手,放之任之。
(3)档案入库消毒等前处理工作没有落实
入库消毒是档案实体进入库房保管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未经消毒的档案自身携带很多病虫害和微生物,易成为库房的 直接污染源并逐渐侵蚀一起保管的其他档案实体,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老旧档案馆没有改建专门档案消毒间的硬件条件,并且没有配备专业消毒设备,而有些新建档案馆虽配备了专业消毒设备,但缺乏专业指导。
(4)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
一是防护意识差。24个市(州)县(区)档案馆工作人员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都能做到有意识地勤洗手, 但绝大部分人员未坚持戴手套、口罩,未穿工作服直接接触档案案卷,而接触后档案上的霉菌毒素(霉菌代谢产物)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对于自身免疫力较弱的工作人员,霉菌等条件致病菌和霉菌毒素的影响会呈现持久性,导致工作人员患病且久治不愈而成为伴随终生的疾病。同时,工作人员手部油脂.汗液和口腔飞沫附着在档案纸张表面,成为霉菌等微生物滋生的营养物,造成对档案的二次伤害。二是人员专业防护知识缺乏。臭氧消毒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消毒过程中禁止人员入内,消毒后要通风至少4小时以上。实际调查中,在库房内边消毒边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
做好档案保护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高度重视档案保管保护工作
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档案安全不仅限于防火、防盗,防灾等重大事故防 范,防虫、防霉、防潮等也是安全防范的 重要环节,档案保护工作不是立竿见影 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建立起长 效机制。二要加大投入,积极争取经费配 置相应的保管保护设施设备,以购买服 务的形式启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三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对现有 人员的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也要积极吸 收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适 应新时代档案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2.加强档案保护工作规范化管理和指导
加强档案保护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出台相应的工作流程以及管理制度, 规范档案从业人员的操作流程,建立相 关的台账,监督档案从业人员严格遵守 操作流程,做好档案实体的保管保护工 作以及个人的防护工作。从根本上改变档案从业人员以往不规范的工作习惯。
推行标准化作业。参照国家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 -2010)规定,严格控制库房内温湿度,纸质档案库展 温度保持在14~24.C,每昼夜温度波动幅度不得大于±2°C,湿度在45%~60%)之内,相相显度波动幅度不得大于±5°C,对于库房内配 ,广恒温恒湿自动控制系统的档案馆,在日常管理中一定要杜绝上班时间开启, 下班时间断电的现象。要按照《档案虫霉防治一般规则》(DA/T 35—2017) 规定,定期检查档案保存状况,做好虫霉检查工作记录,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可行性方案,积极开展档案消毒等虫霉防治工作。
3.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保护意识
强化档案保护意识,首先,档案工作人员要具备职业道德心,职业自信心和工作责任心,从内心认同档案保管保护工作;其次,需要档案档案工作人员具备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态度;最后,要主动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充实专业知识储备.以应对档案保管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各种状况。档案部门要加大档案保护的培训力度,邀请省内外档案保护专业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定期开展岗位继续教育培训,拓宽档案从业人员的知识面。
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印制、发放档案从业人员健康手册,广泛宣传,指导档案从业人员做好档案保护以及自我防护工作,加大档案保护以及档案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的投入,配备工作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督促工作人员勤消毒、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从源头上杜绝档案污染,保证档案从业人员的健康。